4月6日,香港苏富比刚结束了春季拍卖,古董是其强项,此次表现不负众望。本季最重要的拍品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作为首拍亮相,这件作品以估价待询形式上拍,最终以 2.02 亿港元成交。
此次春拍,共设置了 8 个专场, 252 件拍品,拍卖总成交额近 5.6 亿港元。这个数额基本与前几季持平,算是无喜无忧。
自 2012 年拍卖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以来,各大拍行在上拍场次、拍品数量上都有所下降,艺术品的拍卖成交额呈下降趋势。但由于艺术品市场自身具有较强的修复和自我维稳的能力,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各大拍卖行纷纷采取了“减量提质”的策略,其中,中国古代书画门类在提质方面表现最为亮眼。
这种不温不火的局面在 2016 年略有改善,最直接的表现是顶级拍品数量有所增加 :就国内市场而言,2013 年和 2014 年超亿元(人民币)拍品仅为 1 件,到了 2015 年超亿元拍品达到 5 件,而 2016 年则出现了9 件超亿元拍品,超亿元拍品数量的直线上升被业内看做是艺术品市场回暖的迹象。其中最高价来自于 2016年保利秋拍,元代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经 147 次竞价,最终以 3.036 亿元成交,刷新了任仁发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创下 2016 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的成交纪录。
纵观 2016 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大环境,其表现略逊于中国市场。目前全球拍卖排名最高的前四名作品均是在 2015 年拍得的,第一名为高更的《你何时结婚?》(When Will You Marry?),被一卡塔尔藏家以 3 亿美元成交价拍得。
虽然,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仍与一流的画作有一定的距离,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藏家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和中国艺术品正逐渐改变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格局 ;而艺术品市场也在互联网大潮下正发生着不可逆的转变。
2017 年 3 月,几大艺术品行情公司相继发布了2016 年“艺术品市场”。各对于全球艺术品市场环境整体下滑的观察,结论基本一致 ;同时发现,在线艺术品交易额正持续上涨,并保持强势。
在种类繁多的艺术品市场中,TEFAF 的艺术品市场被认为是能够体现艺术品市场整体状况的最高行业标杆,它对全球艺术品市场做了较为全面的 整 体 分 析。TEFAF, 即 The European Fine ArtFoundation(欧洲艺术基金会),这个成立于 1989 年的非营利基金会,是由参加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TheEuropean Fine Art and Antiques Fair)的部分艺术品交易商组成。在荷兰举办的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迄今已有 29 年历史,是全球最大规模、最有影响力以大师作品为主的艺博会,也是世界最顶级的艺术品与古董展览会之一。
3 月 6 日发布的《TEFAF 2017 艺术品市场》,总结了全球 2016 年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巨变中的 2016 年全球艺术品市场 :如美国藏家购买偏好正在转变,这使得艺术品市场销售格局发生改变 ;为吸引潜在买家(尤其是中国买家),欧洲大陆的拍卖行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性调整 ;艺术品买家的收藏观念,正逐渐趋于理性。
曾经令众人期待的艺术品自由贸易区,却自 2015 年起,在艺术品投机行为的驱动下,经历了严重的下滑。具体如下 :
2016 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总额超过 450亿美元,比 2015 年增长了 1.7%。这个数字来自于艺术品市场的综合销售统计,包括纯艺术拍卖市场和私下成交等情况。美国仍位居全球艺术品市场首位,市场份额占到近 30%,英国以 24% 的占比紧随其后,中国市场保持全球第三大艺术品市场的位置,市场份额为 18%。
2016 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收藏品位的转变。以往,安迪·沃霍尔、托姆布雷等始终是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蓝筹股,如今买家们已不再趋之若鹜。以美国为例,2016 年安迪·沃霍尔的拍卖成交额下跌了68.8%,从 2015 年的 5.26 亿美元骤降至 1.63 亿美元。要知道,在 2014 年,他还是全球所金年会官网 金年会有艺术板块总销售额最高的艺术家 ;托姆布雷紧跟其后,在美国的拍卖成交额下跌了 53%。美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平均拍卖价格跌幅高达 36%,致使成交额整体下跌 35%。而部分高端交易转为以私洽方式进行。
更多的藏家已意识到,与其跟风买进几个明星艺术家的平庸作品,还不如收藏名气稍弱但质量更高的精品。也因为这个原因,一直被美国藏家追捧的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在 2016 年的交易总金额亦大跌71%,从 2015 年的 30 亿美元急降至 8.66 亿美元。与此类似的,还有 2016 年曾在上海举办大展的现代艺术家贾科梅蒂。
而名气稍逊或价格略低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法国雕塑家罗丹和法国野兽派画家芒更的作品,正从这种潮流的变化中受益,成为新一代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2016 年,公开拍卖的艺术品、高档珠宝以及装饰性艺术总额为 169 亿美元,而在 2015 年,这个数字是 208 亿美元,同比下跌 18.8% ;拍卖成交量则下降了21.5%。过去这一年,全球拍卖市场急剧萎缩,而私下交易则相反,交易热度持续上扬。拍卖与私下交易销售额比例在 2016 年达到了 37.5 :62.5,而在 2015 年两者还旗鼓相当,比例是 48 :52。美国市场降幅最为显著,拍卖销售额同比跌幅高达 41%,上拍量下跌 9% ;英国拍卖市场销售额跌幅达 24%,上拍量减少 16%。
因为拍卖市场的萎缩,各拍卖行开始放弃对纪录的狂热追逐,转而倾向于巩固市场。过去一年间,成交金额价格低于 5 万美元的拍品数量显著增长,交易数量占据现今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 96%。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私下交易板块(包括经销商市场和拍卖行的私洽交易)的销售额急剧增长。2016年私下交易板块的增长幅度在 20% ~ 25% 之间,其中,全球拍卖公司私洽交易总额超过了 20 亿美元。
很明显,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的高端板块,买家的购买习惯已在发生改变。在公开拍卖市场上高调举牌拍品的现象越来越少,更多的藏家选择了低调的私下交易的方式。
曾因信息不透明而饱受诟病的艺术品经销商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拍卖价格数据库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艺术品市场的透明度,日益受到藏家和专业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对于单价在 5000 美元以下的低端市场而言,这一点尤为突出,75% 以上的交易是通过网站完成的。全球艺术品及古董在线 亿美元,占全球总交易额的 9%。比 2015 年同比增幅 4%,这在全球市场整体下滑的大环境下是一个相对强势的数据。
而在线交易,已经成为交易商接触新客户的重要途径。过去一年中,有 56% 的在线交易额是来自于此前从未与画廊或者私人接触过的新客户。
其背后,是买家对于隐私的要求在逐渐提高,而对于专业性建议需求的增强也促进了这个转变加速发生。藏家购买方式的转变,导致 2016 年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3. 亚洲拍卖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洲际市场,中国拍卖市场则在亚洲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虽然,在 2016 年拍卖总销售额下跌,但亚洲的拍卖市场保持活跃。去年,亚洲在全球拍卖市场份额中占据了 40.5% (2015 年为31%),中国则占到了其中近 90% 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卖市场亦十分活跃,2016 年日本和印度的艺术品市场分别有超过 100% 的增幅,而日本市场的增长则与中国买家的跨境购买行为有密切关系。为了迎合中国买家的口味偏好,欧洲大陆的拍卖行在近几年来着重开发中国古董市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 年,欧洲大陆高价成交的 10 件古董拍品(注:1250 年之前制作的称为古董艺术品)中,就有 6 件为东亚艺术品。
而这个新的拍卖策略,也使得 2016 年欧洲拍卖行的古董拍品平均成交价格从 2015 年的 1.32 万美元涨至4.32 万美元,古董拍卖销售额增长了 190%。
在如今金融透明化趋势的压力下,2015 年流向世界各地自由贸易区的艺术品总金额已降至 2014 年的 7%。几大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艺术品流入均出现了巨大跌幅。从一开始,将珍贵的艺术品存放在远离自己生活范围的自贸区艺术品仓库中,常年不见天日的做法,就一直被艺术专业人士所质疑。
2004 至 2014 年的 10 年间,全球艺术品市场增长了不止 10 倍。《TEFAF 2015 艺术品市场》显示,在 2014 年,全球艺术品总销售额超过 682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7%,达到历史上年度最高值。但成交量的增长幅度远没有成交额高,这意味着市场涨幅完全由高价艺术品在拉动。那之后,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总体出现下滑,由 682 亿美元跌至 2015 年的 638 亿美元,至2016 年继续下降至 566 亿美元。
注 :TEFAF 年度艺术市场常年的撰写者、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Clare McAndrew)在 2016 年终止了与欧洲艺术基金会的合作,《TEFAF 2017 艺术品市场》的新作者经济学家蕾切尔·波纳尔(Rachel Pownall)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行业——艺术品经销商和艺术画廊,对市场进行更集中、更有针对性的数据采集,由此得出 450 亿美元的数据 ;相比以往的,波纳尔更集中于艺术品和古董市场,因此行业总体估值减少。而克莱尔·麦克安德鲁的数据直接来自于艺术经纪人、拍卖行、古玩收藏家、艺术品价格数据库以及金融和经济数据库,在 2017 年她首次为巴塞尔艺术展撰写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中,沿袭了一贯的统计方法,得出 2016 年艺术市场销售额总计约在566 亿美元的数额。
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这些年来,中国藏品在国际拍卖会上所占比例不断加重,在 2011 年,中国曾经一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那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直至现在。在 2016 年,这种状况略有缓解。全球艺术家销售500 强排行榜中,来自于中国的艺术家占据了超过 30%的比例,美国艺术家的比例为 15%。
在 2016 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幅下降,根据法国艺术品行情公司 Artprice 发布的《2016 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显示,2016 年度全球纯艺术市场拍卖总成交额为 124.49 亿美元(含佣金),同比 2015 年减少了 23%(全球全年拍卖总额为 169 亿美元——含艺术品、高档珠宝以及装饰性艺术等)。而中国由于近几年企业收藏的介入,加上拍卖行着力发掘从未或多年未在拍场中出现的“精品”“生货”,使得中国纯艺术拍卖市场得以突破困境,缓慢爬出底部行情。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同样出现大幅下滑,但 2016 年的成交额 48 亿美元,占到全球拍卖额的 38%,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排名中,重新成为全球第一。
在过去一年中,从中国拍卖市场各拍品门类走势上看,古代书画成为年度重头戏,佛教艺术、紫砂茗具等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当代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延续下滑态势,拍品结构上仍呈现“减量提质”趋势。具体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
1. 中国书画继续占据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绝对主流。中国书画占到了中国拍卖市场拍品的 92% 和拍卖收入的 81%。
1)古代书画板块由于其稀缺性和精彩度而保持热度。宋元精品引领了古代书画市场,表现依旧强劲。2016 年度,古代书画成交量同比下降 5.17%,而成交额却增长 41.16%。
2)近现代书画,作为中国书画市场另一个重要板块,在经历长达 5 年时间调整后,2016 年度市场逐渐呈现复苏的迹象。近年来企业收藏对于高端艺术品的需求,也提升了近现代书画的行情。近现代书画成交量同比下降 12.74%,而成交额基本与 2015 年持平。
据法国艺术品行情公司 Artprice 与中国机构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合作发布的《2016 全球艺术市场年度》统计,在 2016 年全球艺术家排行榜十强中,中国艺术家就占了 5 席,近现代书画艺术家依旧占据着统治地位。表现最为抢眼的是张大千,以885 件拍品成交量、3.55 亿美元的成交额,位居第一。中国艺术家中紧随其后的是齐白石、吴冠中、傅抱石,分别位列榜单的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九名。其中,张大千 1982 年作《桃源图》在香港苏富比,以 3465 万美元成交;傅抱石 1954 年作《云中君和大司命》在北京保利,以 3450 万美元成交。吴冠中、常玉、朱德群、赵无极等 20 世纪现代艺术大师依旧是该板块的主力军。
3)当代书画在 2016 年市场热度继续下降。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拍品多来自香港,香港因成功吸引到亚洲和西方的艺术精华,并对当红艺术家大力推崇,从而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从成交结果来看,当代书画板块继续呈疲软态势。前几年一些炙手可热的当代书画艺术家在 2016 年度的艺术家榜单中几乎不见了踪迹。
但在国际艺术市场,西方艺术品仍是市场购买热点。在一级市场,各大国际知名艺术博览会和画廊展览中,都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藏家参与购藏 ;在二级市场,中国藏家更是比比皆是,纷纷在国际各大拍卖行中不惜重金购买西方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健林在纽约苏富比上以 2041 万美元购得莫奈《睡莲池与玫瑰》、在纽约佳士得以 2816 万美元竞得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刘益谦在2015 年纽约佳士得以 1.7 亿美元购得莫迪利安尼《侧卧的裸女》,也创下了截至当年名画拍卖史上的第二高价 ;王中军以 3.8 亿购得梵高油画《雏菊与樱树花》。在那些中国大藏家们的收藏名单中,莫奈、梵高等印象派代表,以及毕加索、伦勃朗、弗朗西斯·培根、乔治·莫兰迪等西方大师早已是他们收藏体系的标配。
在 2016 年,以企业收藏和年轻藏家为首的新藏家群体继续介入中国拍卖市场,成为去年国内拍场一道风景线,尤其企业(家)收藏最为抢眼。去年,共有 39 件拍品以超过 100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多家企业都以高价竞得了名人艺术精品。去年 12 月,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以总金额3.036 亿元(含 15% 佣金)的价格购进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卷》,创下其个人拍卖的最高价纪录,同时该画也成为 2016 年度最贵的中国艺术品,苏宁博物馆瞬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早在创业之初,张桂平便着手中国传统书画的收藏,他的藏品体系已经趋于完整,只是直到近两年才被公众所知。他所创建的苏宁博物馆更是已收藏了近 3000 件藏品,汇集了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作品。
另外几个天价拍品的买家,如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去年以 2.07 亿元拍下曾巩唯一传世墨迹《局事帖》,厦门宝龙集团以 1.955 亿元拍下齐白石的《咫尺天涯——山水册页》,早在 2013 年,三胞集团则以 1.725 亿元拍得吴镇的《山川听雨图》。
对于企业(家)高价收藏热现象,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认为,“在流动性过剩、缺乏高回报资产的情况下,艺术精品自然成为了资金追逐的好资产”。像万达集团、龙美术馆、宝龙集团、苏宁环球集团、华谊兄弟等都已是艺术品拍卖行常年来的座上宾,他们在购买收藏艺术精品的同时,还在计划建设自己的画廊或美术馆,力图打造全方位的艺术产业链。
尽管在 2016 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因高价拍品的支撑,以 48 亿美元暂居全球拍卖市场首位,可相比 2015 年的 79 亿美元(约 506亿元人民币),仍是呈持续大幅缩水趋势。
2016 年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中国反腐败力度的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处于深度调整状态。世界四大知名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嘉德和保利的支撑力明显下降 ;书画作品礼品市场受到严重打击,市场很难活跃起来,国内 93% 的画廊都在亏损,90% 的画廊倒闭,大部分破产或者关门歇业。
2016 年古玩市场一片寂静,经营惨淡。翡翠、玉器及其他传统文化艺术品经销商经营困难重重。
克莱尔·麦克安德鲁还在她首次为巴塞尔艺术展撰写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中公布了另一则重要数据 :亚太地区高净值人群逐年上升,在 2016 年它的规模首次超越了北美地区。
据估计,全世界大概有 3000 多万高净值人士。这些高净值人群如果有消费意愿,一般首选购买首饰、珠宝等有价物品;第二大消费是汽车、船只、游艇、飞机等;第三大消费则是艺术品收藏。通常高净值人群会把净资产的 10% 投入到这一领域,但不同人和不同国家间这个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与其数据对应的,近年来,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卖市场的确十分活跃,中国元素在国际拍卖市场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国藏品在国际市场所占比例亦不断加重。这个趋势在 2017 年得到了延续。
2017 年 3 月,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结束了 3 天7 场的拍卖,成交量达 88%,总成交额达历史性的 3.33亿美元,创下亚洲艺术周系列拍卖总成交额的全新纪录。其中中国书画、古代青铜器、黄花梨及紫檀家具、鼻烟壶等拍品,吸引了来自中国买家、藏家的关注和积极竞拍 ;同时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海外买家。此次亦诞生了亚洲区外中国书画拍卖最高纪录——南宋陈容《六龙图》以 4350 万美元落槌。
3 月中旬的佳士得“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更是盛况空前,共有 31 件中国艺术精品,包括古代书画、商周青铜礼器、石雕佛像、青瓷和文房用品,全部来自日本著名的亚洲艺术品收藏家藤田传三郎与其两个儿子的珍藏。最终成交 29 件,成交额达 2.6 亿美元(合约18亿元人民币),其中8件中国艺术品成交额过亿元人民币。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介绍,这场拍卖拍前担保金高达 200 万美元,第一次参拍的客户,还要提供 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证明,尽管如此高门槛,注册的竞标者在开拍前已经达到了 200 多人。竞标人群主要分为三类人 :一是顶级行家,如埃斯肯纳齐、蓝捷理等一线古董商几乎都办了竞标牌 ;二是成熟收藏家,其中有不少熟悉的中国藏家,如香港藏家张宗宪、台湾收藏家曹兴诚、内地著名收藏家赵心、古代书画收藏家陆牧滔,刘益谦夫人、上海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六龙图》竞拍时也中途入座;还有就是圈内新手,他们多半为内地的企业家,虽然没有太多收藏经验,但也知道这是次难得的机会。
苏富比在纽约亚洲艺术周中也收获不菲。他们推出了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各地艺术珍品,其中,“明·国风”专场汇聚了一系列精选明瓷珍品,最终以 1133.9 万美元成交 ;中国书画部分成交额为 1436.575 万美元,其中八大山人的《花鸟鱼果》十二开册尤受瞩目,此册有张大千题签并钤收藏印三方,最终以 313.2 万美元成交。
随着这几年艺术品电商的发展,投资者和经营者已从博眼球、导流量开始趋于更加理性和成熟。在中国,拍卖市场仍占据了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但 2016 年起,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广东崇正、上海天衡等国内知名拍卖行在拍卖中都广泛采用线下和线上同步竞拍的方式,也促进了网络拍卖成交的单价不断刷新,成交率提高。
如今,因为移动互联、VR 技术、直播、在线支付等形式的广泛使用,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线上购买量均不断攀升。截至目前,中国的艺术品电商达到了 2000 多家,比较有影响的赵涌在线、翰墨千秋、艺典中国和即将上线的文化藏品在线正在成为中国艺术品线上交易市场的风向标。
线上艺术消费,也将引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方向。艺术品定价权逐渐由市场说了算,艺术家和经纪人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小。
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金融产业发展年度研究(2016)》指出 :2014 年,中国艺术金融的总规模大约是 220 多亿元,到了 2015 年,这个数字已达 580 多亿元,2016 年这个规模达到了 900 多亿元,是 2014 年 4 倍多。
这两年,各大拍卖行已经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并涉足艺术品金融业务。2015 年,苏富比拍卖行艺术品抵押贷款的平均额度为 7.33 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 26%。这项业务为苏富比带来了 6500 万美元的收入和 400 万美元的营业利润。根据《2016 年德勤与ArtTactic 艺术品金融》数据,2016 年,美国拍卖行提供的艺术品贷款余额为 15 亿美元。
拍卖行,尤其是知名的拍卖行同时也是艺术品融资的重要渠道。拍卖行在艺术品融资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不论对于艺术品的来源和市场状况,还是对客户的还款能力,都有专业的鉴定和估值专家,同时具备艺术品的保管条件和流通的渠道。
2016 年,保利成立了艺术品金融公司,这标志着国内拍卖系的艺术品金融业务也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力量也开始渗透进高端艺术领域。
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领导合伙人秦谊表示,目前艺术品金融的最大玩家仍是超级富豪家族。根据德勤调查的结果,有 78% 的财富管理人认为艺术品和收藏品应该纳入财富管理服务 ;72% 的收藏家出于热爱而购买艺术品作为投资,只有 6% 的收藏家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艺术品。去年,我国理财资产规模近 30 万亿,而艺术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在发达经济体中,股票、房地产与艺术品被称为三大投资领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资产配置出口。艺术品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正在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的一个重要选项。
同时,高净值人群正快速增长,他们是进入艺术品投资的第一人群。根据福布斯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中高端富裕人群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为 17.3 万亿元,占总额的 12.0% ;中国中高端富裕人群数量 1230万人,人均可投资资产超过 140 万元。而根据《中国私人银行 2016》预测,2015 至 2020 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约为 15%。
而中国作为世界三大艺术品市场之一,有一个与英美藏家略有不同的显著特点,即人们不仅关注艺术品的文化价值,更看重艺术品的财富管理功能。人们更希望将艺术品视为保值增值的资产,使艺术品具有和金融资产相似的属性。因此,艺术真品、精品、传世品将会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大步进入更多家庭。